一名女子在网上发视频称,她在网站投简历应聘,被对方告知不招豫籍。
(相关资料图)
而“豫”,则是河南省的简称。
对此,网友们纷纷发出了自己愤怒的声音。
上海一女士,看到网上的招聘信息,就想着先在网上进行一下沟通,如果合适就再到现场做进一步沟通。网上沟通比较方便,也比较节约时间。
开始,招聘公司HR对她表现出了兴趣, 邀请她去公司面试。
女子就咨询薪资待遇。结果对方说网上不方便沟通。
女子就表示疑惑: 是把人忽悠过去,增加面试量吗?
谁知这个时候HR突然变脸: 我们品牌公司需要面试量?咱也不招豫籍的,谢谢了。
该女士就表示这个公司这种行为是不是属于地域歧视?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这个HR是不好意思告诉面试人员工资而恼羞成怒了吗?
本来就看到人家资料,邀请人家来面试,应该对人家的地域有所了解,为什么在人家问了工资之后,突然就变脸说是不招收豫籍的了呢?
从法律层面上讲,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一般来说,如果设定了发量、地域、星座、身材等与工作无关的条件,就属于就业歧视。
就业促进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当向招用人员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而有些单位,就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规定,比如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三局招聘文员。
一般招聘文员会要求五官端正,会基本的电脑操作等,但是中铁三局的招聘信息,却强调了“身材好”和“最好是学校刚毕业的”。怪不得网友质疑这是招聘文员吗?简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实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在2021年就有一件相同的事, 河南的一名少女在求职网站看到浙江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之后她便投递了简历,在第二天的时候给出了拒绝录用的通知,甚至在第拒绝录用的原因中赫然写明了河南人三个字。
早些年人们对“河南人偷井盖”津津乐道,可谓是地域黑的鼻祖,然而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当事人与河南有任何关系,而且最早的偷井盖时间发生在北京,所以“河南人偷井盖”的起因完全就是一些人捏造事实,再加上网络传播的结果。
还有河南人骗子多的言论,“十个河南人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完全就是信口雌黄,明明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却对谣言不加辨证,导致一传十,十传百,假的也好像成了真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河南人被无理由黑,“河南人道德不高”,“胡辣汤像猪食”,“河南人都很穷”,这样的文字是多么冰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岩松在对于河南地域黑的问题,有这样的解说 ,他说所有黑河南人的人都是数典忘祖,因为全国前五个姓氏中,有四个都是源自河南,这些人在黑河南,骂河南人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在骂自己的祖宗。
河南人被黑道德不高,可是连续十八年的感动中国评选中,180位感动人物河南占了十二分之一,他们之间有有青年,有老年;有科研人员,也有劳作农民。
以前有黑人受到白人歧视,他们遭受的待遇是非常的残酷的,结果到如今自己家的人竟然还会遭到同民族的地域歧视。难道就因为是外省的吗?是不配去发达城市上班应聘工作吗?一万个不可思议,只想问一下现在的社会到底是怎么了?作为同一个民族不是应该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吗?怎么会变成排斥的一个现象呢?
任何人都有靠自己本事吃饭的能力,任何一个城市不是一建立起来就是繁荣的,连小朋友都知道积累经验的重要性,难道还有人不知道?没有其他民族的涌入帮助,城市的发展怎么会那么快速,经济收入怎么会那么高呢?没有人群的流动,带动消费的增长,怎么会有人人都想去的大城市。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